发布时间:2025-10-17 11:28:15    次浏览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韦炜记者王兵近年来,安徽省气象局全面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安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我们做人才工作,不仅要栽好'梧桐树'吸引人才,还要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发挥其在现代化建设和气象业务与服务中的骨干作用,让在皖工作成为更多人的向往。”安徽省气象局局长于波在谈及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时如是说。创新团队选出领军人34岁的卢燕宇是首届入选的全国气象部门青年英才,也是安徽省气象局气象灾害风险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为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安徽省气象局在气象灾害风险研究、气象光学探测、数值预报、环境气象、气象数据共享等气象业务重点领域组建了5个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并连续四年每年给予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科研创新工作。卢燕宇的团队提出了不同于以往静态评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实时动态评估方法,攻克了致灾临界雨量确定、洪水淹没动态模拟等关键技术难题,建立并完善了暴雨洪涝风险评估方法体系,为灾害的预报、预警和防御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卢燕宇一样,邱学兴作为省气象局数值预报创新团队技术骨干,承担了安徽省中尺度数值模式开发和维护、数值预报解释应用检验等工作,由他开展的精细化至乡镇的要素预报现已应用于安徽省旅游气象服务业务中。2014年,安徽省气象局选拔出7个优秀业务科技带头人,其业务领域和研究方向涵盖了气象工作的各个重点领域。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通报显示,安徽省气象观测、预报预测、气象服务业务质量始终位于全国前列,科技带头人以其优异的成绩成为全省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领军人才和气象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梯队式”走出发展新路子“过去我们只注重选人,忽视培养,坐等人才'自然成长'。”安徽省气象局人事处处长周述学谈起高层次人才建设工作时深有感触,“人才不仅要吸引来,留得住,培养专业对口人才和有后劲发展潜力的人才更为必要。”安徽省气象部门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为满足气象业务现代化的建设需求,统筹运用多种方式、途径,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后备力量,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梯队式”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为充分发挥7个业务科技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省气象局在重点领域组织业务团队,开展业务现代化研究和建设,建立了业务科技带头人领军、中青年科技骨干和年轻队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张亚就是省气象局气象数据技术共享集成应用业务团队的年轻队员。“在团队里,能够静下心来搞研究,遇到问题还能得到队友和前辈的帮助。”张亚说。这些团队打破了单位之间的界限,吸纳省气象局各业务单位和市、县气象局的业务技术骨干加入,这一切,无疑使得人才队伍形成了良性的阶梯型结构。目前,安徽省气象局拥有53名中青年科技骨干和53名基层台站青年业务技术骨干,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业务、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成为安徽省气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这个群体每年都会有所调整,经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组评审等方式,新的优秀人才被选拔出来,不断补充和壮大全省高层次气象人才队伍。施善政促可持续发展“对我来说,在博士毕业后进入单位,享受了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等优惠政策,确实解决了后顾之忧,使我能很快融入到单位的业务科研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卢燕宇说。为进一步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气象人才,安徽省气象局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气象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为新进硕士、博士研究生安排最高可达25万元的工作启动经费和安家补贴。2014年,安徽省气象部门人才资金投入1500万元,而这个数字还将逐年增长,计划于2016年投入超过2000万元。自2008年起,安徽省气象局联合省总工会、省人社厅举办了7届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与省人社厅建立了全省气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机制……省气象局营造的奋发向上氛围让人才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从衣食住行小环境的改善,到百家争鸣业务大氛围的营造,安徽省气象局领导班子从最细微处着手,充分利用全国和全社会的资源优势,网罗众家,博采众长。省气象局将正研级专家、业务科技带头人和国家层面专家团队人员共13人列为省局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专家,以便及时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并在精细化预报、环境预报领域特聘两名外籍气象专家,共同推动气象事业发展。优秀的人才将是气象事业腾飞的第一推动力,而气象事业的发展也给了他们自由翱翔的广阔天空。“对于人才工作,我们会一直抓下去。”于波用简洁有力的话语传递出安徽省气象局的决心。